後疫情時代的時間管理

Mockingjaytw
4 min readSep 27, 2020

--

在疫情中,尋找生活平衡的所思所想

Photo by visuals on Unsplash

軍令 撰

若要為留學期間朋友們最常提起的問題匡列清單, “What’s your plan for the weekend?” 肯定榜上有名。約克、里茲、新堡、杜倫約莫十週的留學生活,我到訪了七座城市,算上疫情爆發、旅遊受限的三個週末,正好每週一趟輕旅行,實現了我出國前對自己的期許。

「哇……那成績如何兼顧?!」學弟妹們耳聞我的規劃,總會不免俗地關心起學長的學業表現。異國的語言腔調、教學類型、知識觀點和引用格式著實讓留學生備感壓力;然而,留學的核心不僅在知識學習,而在於自我管理及更加深層的文化交流與社會參與。因此,如何構築一套個人的時間分配,達到 “Work-Life Balance”,就成了留學生們的重要課題。以下是我找到自我平衡點所經歷的三個階段,並針對後疫情時代提出一些微調的建議:

Work-life balance and time management under the pandemic be like: (source: GIPHY)

一、觀察與測量:

儘管社論或同儕對課業有無數想法與見解,切身的觀察體會與記錄仍是找尋個人平衡點的第一步──在新生週或學期的開始,試著記錄下各科預複習的耗時吧!被上天開了記憶力玩笑的我,就發現一比一的上課-複習時間是適合自己的工作比例。至於雲端教學,需留意將自主學習時間納入考量,畢竟網課所流失的教學內容,還是得仰賴預習複習自行補上。

二、統整與規劃:

熟習課業量後,接下來便是結合自己的興趣喜好進行規劃。或許每天安排時間健身、練習廚藝,抑或每週上教堂洗滌心靈,都有各自的擁護者;而愛好旅行的我,便定下了週間唸書、週末旅行的「一週一城市」計畫。值得留意的是,統整時善用課程大綱統整出學業的尖峰時期,能規劃地更加完善。在網課的規劃上,儘管時差因素常造成困擾,傳統課堂時段上的束縛卻相對淡化;這意味著在時間的分配上可以更自由,也能將一些活動時間受限於白天的興趣(如特定展覽)納入考量。

三、實行與修正:

勇敢地實行計劃吧!畢竟計畫和夢想同理,有藍圖而欠缺行動只會止步不前。執行時,我習慣在週末檢視施行的成果,配合著隔週課程的難易度作出調整。適合自己的 “Work-Life Balance” 並非一蹴而就,就如同天秤總要在不斷的微調後才會達到平衡點,不斷修正的計畫才能更貼近現況。

後疫情時代,就學與生活都疊上了新的一層變因,雲端授課的普及與居家隔離的政策更是為留學生的心蒙上不安的陰影。以英國為例,東北地區現行的封鎖政策仍阻絕著實體的社會運作。留學生們頂著離家千里的思鄉情誼,社會互動的開放亦遙遙無期,免不了心情低落;而上網課的同儕則面對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與時差的挑戰。在嚴峻的情況下,建立起好的生活平衡更顯重要,理清生活規律作息,才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在每件事情。

本文作者軍令為英國杜倫大學本科生,現於清華大學進行短期訪問。喜好在一天的各個時段造訪咖啡廳。

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臺,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The Mockingjay的立場。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by JL, a student from Durham University who is currently visiting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in Taiwan. It’s never late for him to have a drink at the cafe.

Visit themockingjay.net for more articles.

Disclaimer: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r position of The Mockingjay.

--

--

Mockingjaytw

It’s a “safe haven” for all those who want to speak up, break their echo cha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