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尋找生活平衡的所思所想 軍令 撰 若要為留學期間朋友們最常提起的問題匡列清單, “What’s your plan for the weekend?” 肯定榜上有名。約克、里茲、新堡、杜倫約莫十週的留學生活,我到訪了七座城市,算上疫情爆發、旅遊受限的三個週末,正好每週一趟輕旅行,實現了我出國前對自己的期許。 「哇……那成績如何兼顧?!」學弟妹們耳聞我的規劃,總會不免俗地關心起學長的學業表現。異國的語言腔調、教學類型、知識觀點和引用格式著實讓留學生備感壓力;然而,留學的核心不僅在知識學習,而在於自我管理及更加深層的文化交流與社會參與。因此,如何構築一套個人的時間分配,達到 “Work-Life Balance”,就成了留學生們的重要課題。以下是我找到自我平衡點所經歷的三個階段,並針對後疫情時代提出一些微調的建議: 一、觀察與測量: 儘管社論或同儕對課業有無數想法與見解,切身的觀察體會與記錄仍是找尋個人平衡點的第一步──在新生週或學期的開始,試著記錄下各科預複習的耗時吧!被上天開了記憶力玩笑的我,就發現一比一的上課-複習時間是適合自己的工作比例。至於雲端教學,需留意將自主學習時間納入考量,畢竟網課所流失的教學內容,還是得仰賴預習複習自行補上。

後疫情時代的時間管理
後疫情時代的時間管理
Mockingjaytw

It’s a “safe haven” for all those who want to speak up, break their echo chambers.